海北街道党工委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要求,通过抓规划、抓调度、抓薄弱、抓创新,街道整体党建向着全面对标新时代、实现全面过硬目标迈出新步伐。
谋在新处,促党组织党员队伍保持蓬勃生机。始终保持对党建课题的求解思维和对党建工作的创新意识,着力推进了七大课题创新。一是继续推进智慧党建发展。在做好智慧党建APP平台试点运行基础上,向所有社区全面覆盖,让基层党建深度拥抱互联网。二是深化抓党建好书记竞赛。表彰选树海北街道明星社区书记2名,全面激发基层党务干部工作热情。三是革新联系服务群众举措。先后形成了黄手环、联合党校、五点半课堂和社区自办物业服务机构等新做法,运行效果初显。四是搭建党建工作交流平台。新建街道党性教育基地,运行三个月以来接待70个党组织1500多名党员参观交流。五是注重培养重视社区人才。高度重视本土社区人才培养。继把社区干部拉到广播直播间历练之后,动员大家赶考拿证,今年新报考社工证人数25人。成功承办海勃湾区首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论坛,促进了社区之间的学习交流。选树表彰明星社区主任2人。
管在严处,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。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年要求,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,坚决避免成绩在点上、问题在面上,努力达到全面过硬。以严格“三会一课”为突破口,一是重点解决“三会一课”责任落实不力问题。及时深入学习了《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(试行)》,切实明确从街道到社区、非公及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抓“三会一课”的具体职责要求,将“三会一课”落实上升到规章制度层面。要求领导带头抓学,机关示范领学,委派督导员促学,切实将“三会一课”责任落实。二是突出解决“三会一课”组织形式化问题。全面推开街道自创的“五味”党课模式,让党课日益丰富多彩。将互动理念传递到各级党组织“三会一课”中,逐步改变传统的会议室领导讲话学习方式,以圆桌会议的形式,注重讨论,议题不拘泥于党章学习、政策导读、文件宣讲、精神传达,大胆借鉴头脑风暴集体讨论,把党员关心的党费收缴、非公小微企业党组织建设、流动党员苦于外出无法定时学习等问题融入会议讨论,变过去一人讲众人听的学习方式为互陈直见、满堂彩。三是持续解决“三会一课”学习要求宽松化问题。一方面,严字当头加强监管。把是否正常参加“三会一课”纳入党员考核范畴如实记载每名党员参加情况,对无特殊情况长期不参加“三会一课”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、通报约谈。另一方面,评星晋级加强考核。制定《党员星级评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》,按照“分级考核、逐级复核”的方式动态管理,促使每位党员都有新提高,普遍实现晋位升级。2018年,累计有153名党员受到各级党组织表彰。
干在实处,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展现新势头。扎实做好“体系、融合、延伸”六字文章,即构建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、责任体系和制度体系;推动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、行业、各新兴领域党建深度融合;把党建覆盖向商圈市场、商务楼宇和互联网企业扩大延伸,实现了“三大转变”。一是实现在组织设置上由线条型向网块状转变。不断深化在组织上织网、思路上织网、格局上织网、人员力量上织网,进而拉开城市党建大网。我们通过党群等各类组织、主题党日等各类活动、趣味运动等各类联谊,把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、企业、社会组织和在职党员联结起来,累计开展主题党建活动300余次,有效推动城市党建由上级发力向基层主动发力转变,逐步实现动能转换。二是实现在职能定位上由小社区向大社会转变。综合利用共驻共治以及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等举措,建设社区大家庭,并努力打造一体化社会工作面。新培育登记红色收藏协会等社会组织16个。依托19个文艺团体和老年学会等26个社会组织,做成了一大批社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,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水乳交融。三是实现在工作摆布上由忙事务向忙服务转变。紧紧抓住街道党工委的主轴统领和社区党组织的旗帜引领,以群众为中心,突出民生根本,基本构建起了街道、驻地及包联单位、居民三方共建模式,通过实施一批民生项目,受益人群5200多人,慰问生活困难人群106人次,资助金额达9.5万元,城市基层党建的大形势、影响力和成果得到初步认可。